点击查看: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预习精讲班教辅汇总
第四节 员工流动管理
一、员工流动的含义和类型
(一)员工流动的含义(熟悉)
员工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员工流动是指员工与企业相互选择而实现职业、就职企业或就职地区的变换。狭义的员工流动是指以岗位为基准而由于员工岗位的变化所形成的员工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现象。
(二)员工流动的类型(熟悉)
1.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通常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2.按照员工流动的边界是否跨越企业可分为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三种形式。
3.按照员工流动的走向可以分为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4.按照员工流动个人主观原因分为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按照流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按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流动、双向流动和多向流动;按流动的规模可以分为个体流动、批量流动、集团流动等等。
【例题16·单选题】(2009年)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可以将员工流动分为( )。
A.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B.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
C.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D.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可以将员工流动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二、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
(一)勒温的场论(掌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个人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绩效。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较好的环境工作,这就是人才流动。
(二)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掌握)
美国学者卡兹对科研组织的寿命进行了研究,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有关。他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出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
卡兹曲线表明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年至5年。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从组织活力角度证明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人员流动也不宜过快。流动间隔应大于2年,这是适应组织环境和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下限。一般而言,人的一生流动7~8次是可以的,流动次数过多反而会降低效益。
(三)库克曲线(掌握)
美国学者库克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论证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库克曲线表明研究生毕业后创造力发挥程度与其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创造力发挥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AD)。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开辟新工作领域的实践中,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
(四)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掌握)
从理论上来看,日本学者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人才流动的成因和必然性。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二者不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受到抑制。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
(1)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引导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距难于在短期内消除,使得这条路变得不可靠。
(2)进行人才流动,流到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