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这一部分篇幅较短一些,但是考试热度较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核形式,近年案例考核趋势上升明显,主要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沉井施工这两个考点,另外,满水试验多年未做考核,2020年要多加留意。依据该部分内容提炼、汇编52个关键句,共分为上、下两篇,以下是上篇,序号1至序号29的的内容。
1、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调节池、调流阀井、格栅间及药剂间、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澄清池、配水井、混合井、预臭氧接触池、主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紫外消毒间、膜处理车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等(2014、2017、2019)。
2、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配水井、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消化池、计量槽、闸井等(2013、2018)。
3、水处理(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型结构,配筋率较高,具有较高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2012)。
4、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其配合比、强度和抗渗、抗冻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010)。
5、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曲面异型大模板施工,消化池钢筋混凝土主体外表面,需要做保温和外饰面保护(2012、2015)。
6、单元一次性浇筑而成的圆形储水池,底板单元间用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缝。
7、采用单元组合结构的大型矩形水池,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注后浇缝带且养护时间不应低于14d,使其连成整体。
8、预制拼装施工的圆形水池在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
9、预制沉井法施工通常采取排水下沉沉井方法和不排水下沉沉井方法。
10、常用的给水处理工艺:自然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软化、除铁除锰(2014)。
11、常用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2004、2007、2009、2010、2011、2018)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隔滤或消毒)工艺流程适用条件: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处理工艺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g/L。
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对于浊度小于3mg/L河流水,广泛采用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流程。
12、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脱法。
13、污水处理方法可根据水质类型分为物理处理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置及化学处理法(混凝法2019)。
14、污水处理方法根据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针对水中悬浮物质,物理方法)、二级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质,微生物处理法)及三级处理(降解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等工艺流程(2007)。
15、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单机试车,一般空车试运行不少于2h;全厂联机运行应不少于24h;设备及泵站空载运行4~6小时后停机试验;连续试运行期间,开机、停机不少于3次(2017)。
16、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2018案例)。
17、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18、模板施工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螺栓中部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或拆模时可拔出的螺栓。
19、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20、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21、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22、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23、钢筋连接的方式主要采取机械连接、绑扎、焊接方式;钢筋安装质量检验应在模板支搭或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安装完毕的钢筋进行隐蔽验收。
24、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不得使用聚氯乙烯。
25、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艺流程(2015)
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外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量测→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100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
26、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安装时,上下相邻两环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加人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27、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应切断;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28、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29、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时,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