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即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通常称为银行业监管的"三驾马车" 。如果从银行的整体风险考虑还应包括并表监管。在进行现场检查后, 监管当局一般要对银行进行评级。
1、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银行业监管的第一关。
2、非现场监管
银行监管机构针对单个银行,在并表的基础上收集、分析其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包括审查和分析各种报告和统计报表,包括银行机构的管理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各种业务报告和统计报表等。
非现场监管有三个主要目的:
① 评估银行机构的总体状况。
② 对有问题的银行机构进行密切跟踪,以使银行监管机构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有效监管措施, 防止出现系统的和区域的金融危机。
③ 通过对同组银行机构的比较, 关注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3、现场检查
指通过银行监管机构的实地作业来评估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现场检查是由银行监管机构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 按统一规范的程序,带着明确的检查目标和任务 ,进入某一银行现场进行的实地审核、察看、取证、谈话等活动的检查形式。
除银行监管机构自身行使现场检查手段外, 还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力量来实施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分为常规检查、临时检查和稽核调查等。
现场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合规性检查和风险性检查两大方面。合规性检查永远是现场检查的基础。
4、并表监管
商业银行并表管理要素一般包括并表管理范围、业务协同、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集中度管理、内部交易管理和风险隔离等。
5、监管评级
国际上通行的是银行统一评级制度, 即“骆驼评级制度”(CAMELS)。
2021年,《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同类比较和差异化监管,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1)优化了评级要素。
明确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充足、资产质量、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盈利状况、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数据治理、信息科技风险和机构差异化要素。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由定量和定性两类评级指标组成。
(2)完善了评级方法、要素权重和评级结果。
① 评级要素权重设置。
② 评级指标和评级要素得分。(6级)
③ 评级综合得分。
④ 监管评级结果确定。
⑤ 将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行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3)加强了评级结果运用。
① 通报评级最终结果,提出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② 将评级结果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程度的主要依据。
③ 将评级结果作为制定监管规划的依据。
④ 加强对商业银行单项要素评级得分情况的监管关注。
级别 |
||
1 |
银行在各方面都是健全的。 |
|
2 |
银行基本是健全的,风险抵御能力良好,但有一些弱点。 |
|
3 |
银行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风险抵御能力一般。 |
|
4 |
银行存在的问题较多或较为严重,并且未得到有效处理或解决。 |
|
5 |
高风险机构 |
银行业绩表现极差,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
6 |
银行存在的问题极度严峻,可能或已经发生信用危机。 |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的突出特点是明确监管机构可以根据监管评级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和行动,注重“早期介入”,努力实现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防止风险苗头和隐患演变为严重问题。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监管规则,为加强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发挥监管评级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将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增强监管能力,有利于引导银行完善风险防控、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