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能够通过金融途径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体现为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定义 |
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控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改变货币乘数,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
主要内容 |
(1)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规定存款准备金提取的时间。 |
作用途径 |
(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反向作用) |
优点 |
(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易实施; (2)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 |
缺点 |
(1)作用猛烈,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
2、再贴现政策
定义 |
商业银行以未到期、合格的客户贴现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 |
主要内容 |
(1)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贷中央银行资金的成本; |
作用途径 |
①借款成本效果。②宣示效果。③结构调节效果。 |
运用前提 |
(1)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进行融资是融资主要方式之一; (2)金融机构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 (3)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 |
优点 |
(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 |
缺点 |
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
3、公开市场操作
定义 |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
作用途径 |
(1)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 (2)通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来影响经济。 |
运用条件 |
(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 (2)要具有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
优点 |
(1)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被动; (3)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 (4)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
缺点 |
(1)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
4、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1)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以抑制或刺激消费需求,进而影响经济。 (2)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就金融机构对客户购买房地产等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的交易投机。 (3)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采取的优惠措施。 |
直接信用控制 |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控制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 (1)贷款限额:即中央银行可以对各商业银行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以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也可规定商业银行某类贷款的最高限额,以控制某些部门发展过热。 (2)利率限制:即中央银行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以限制商业银行恶性竞争,造成金融混乱、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或牟取暴利。 (3)流动性比率:即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提高安全性) (4)直接干预:即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合理干预。如限制放款的额度和范围,干涉吸收活期存款,对经营管理不当者拒绝再贴现或采取较高的惩罚性利率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 |
间接信用指导 |
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或指示,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2)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贷款增减建议。(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