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效果与农业生产经济效果
1. 经济效果的定义和经济效果的计算公式及其演算。
经济效果是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2. 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及其演算。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或=产出-投入 或=所得-所费
3. 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及区别。
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关系,都是讲求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但经济效果的实质是经济效率,它可以反映单项投入的效果,如土地生产率;也可以反映投入的综合效果,如资金生产率等。经济效益的实质是盈利,它反映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
4. 技术效果的定义。
技术效果指技术用于物质生产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的程度。
5. 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关系。
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效果,但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这一技术措施,不是取决于它的技术效果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经济效果的大小。一般来说,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技术效果越好,经济效果越好,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6.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7. 宏观经济效果与微观经济效果的概念。
宏观经济效果指国家整体和长远经济效果,微观经济效果指某个具体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8. 宏观经济效果与微观经济效果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细胞,一般来说,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往往出现不一致。微观经济效果要服从于宏观经济效果,企业或部门必须在保证宏观经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果。
9.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具有地域性、综合性、递减性、不稳定性、持续性等特点。
1) 地域性
2) 综合性
3) 递减性
4) 不稳定性
5) 持续性
(二)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设置的原则。
1) 科学性
2) 全面性
3) 实用性
4) 可比性
5) 含义明确
2. 土地生产率指标,包括土地生产率指标的作用及计算公式,计算土地生产率常用的各项指标。
作用: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土地使用经济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中的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及例题尤应掌握。
比较分析法:是将调查或试验所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对比分析方法。
综合评价法:是对不同方案或措施,采用多个指标,通过“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和选优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
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
1) 确定评分指标
2)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3) 确定评分标准
4) 编制综合评分表
2. 试算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试算分析法:又称预算分析法或方案设计法,它是指在生产方案实施前,根据经验数据、历史资料和技巧经济定额,对一个生产方案的生产消耗和可能取得的收益进行概算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多个因素逐一分解,分别计算每个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应用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连环替代,因此又称连环替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