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湖泊面积233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9米,是上海、苏南和浙北地区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流域内人口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20%。近20年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没能很好地兼顾环境保护,80%以上水域水质恶化,平均每10年下降一个等级。
2007年6月太湖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市饮用水危机,更是将太湖污染的严峻形势沉重地摆在了世人面前。因太湖湖底淤泥层厚、库容小,加之水质污染严重,被称作江南水乡的太湖流域面临缺水的窘境。此外,太湖流域是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且受到海潮顶托导致排水困难,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太湖流域人口近400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城镇化比率达到70%左右,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精华。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日渐增加,致使全流域河网湖泊水严重污染,太湖富营养化水域面积扩大,蓝藻疯长,覆盖水面,使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等生物死亡。
太湖流域曾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由于水质严重污染和库容逐年减小,守着烟波浩淼的太湖,靠着纵横密集的河网,太湖流域却面临大范围的水质型缺水,水乡没有好水用的情形已经相当普遍。据统计:太湖流域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过162亿立方米,而流域内近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280亿立方米左右,主要靠从长江调水和使用回归水,才勉强填补了用水缺口。
伴随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城镇化率和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平均地价连续5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土地资源短缺,增大了投资成本,严重影响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动力,濒临太湖的无锡、常州发展水资源保障不足,并且已经形成面积不小的的地下水漏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制约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质污染、洪涝频繁、缺水严重和土地短缺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笔者认为,治理太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摆脱就污染论治理的旧思路,从彻底防治太湖污染、大幅度提高蓄洪防涝标准、利用太湖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要求出发治理太湖。治理也不能仅仅依赖政府使用行政手段进行,而应由政府引导,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广泛参与,按照污染防治与商业开发并重的原则,由大型企业集团组成开发公司承担河道疏浚、污染防治和商业开发的任务,并分享相应开发权益。
遵循上述思路,笔者提出以下太湖治理构想:太湖库容小、水体浅、淤泥厚,水体交换周期长,这是造成太湖污染严重、洪涝频仍的根本原因之一,太湖治理应以湖底清淤泥增加库容为根本突破口,用产生的淤泥按照整体规划综合利用,增加水体深度,增加净库容。由于库容增大,可以满足太湖流域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还可支援周边缺水地区的用水需求。库容增加,太湖自身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可以降低洪涝灾害给流域居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水深增大、库容增加,太湖水体自身污染物净化能力亦可同步大幅度增强,缓解污染治理的压力和成本,再配合太湖周边的整体污水治理(关停并转)方案,将还太湖流域居民清澈甘美的湖水。此外,可适度新增岛屿,缓解太湖流域土地资源紧缺与经济持续发展急需用地的矛盾。人造岛屿将新增土地资源。长三角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岛屿地理位置和自身环境特点,建设度假村、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或建造高科技产业,打破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实现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考试大二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2007年6月太湖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市饮用水危机,更是将太湖污染的严峻形势沉重地摆在了世人面前。因太湖湖底淤泥层厚、库容小,加之水质污染严重,被称作江南水乡的太湖流域面临缺水的窘境。此外,太湖流域是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且受到海潮顶托导致排水困难,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太湖流域人口近400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城镇化比率达到70%左右,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精华。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日渐增加,致使全流域河网湖泊水严重污染,太湖富营养化水域面积扩大,蓝藻疯长,覆盖水面,使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等生物死亡。
太湖流域曾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由于水质严重污染和库容逐年减小,守着烟波浩淼的太湖,靠着纵横密集的河网,太湖流域却面临大范围的水质型缺水,水乡没有好水用的情形已经相当普遍。据统计:太湖流域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过162亿立方米,而流域内近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280亿立方米左右,主要靠从长江调水和使用回归水,才勉强填补了用水缺口。
伴随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城镇化率和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平均地价连续5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土地资源短缺,增大了投资成本,严重影响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动力,濒临太湖的无锡、常州发展水资源保障不足,并且已经形成面积不小的的地下水漏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制约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质污染、洪涝频繁、缺水严重和土地短缺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笔者认为,治理太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摆脱就污染论治理的旧思路,从彻底防治太湖污染、大幅度提高蓄洪防涝标准、利用太湖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要求出发治理太湖。治理也不能仅仅依赖政府使用行政手段进行,而应由政府引导,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广泛参与,按照污染防治与商业开发并重的原则,由大型企业集团组成开发公司承担河道疏浚、污染防治和商业开发的任务,并分享相应开发权益。
遵循上述思路,笔者提出以下太湖治理构想:太湖库容小、水体浅、淤泥厚,水体交换周期长,这是造成太湖污染严重、洪涝频仍的根本原因之一,太湖治理应以湖底清淤泥增加库容为根本突破口,用产生的淤泥按照整体规划综合利用,增加水体深度,增加净库容。由于库容增大,可以满足太湖流域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还可支援周边缺水地区的用水需求。库容增加,太湖自身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可以降低洪涝灾害给流域居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水深增大、库容增加,太湖水体自身污染物净化能力亦可同步大幅度增强,缓解污染治理的压力和成本,再配合太湖周边的整体污水治理(关停并转)方案,将还太湖流域居民清澈甘美的湖水。此外,可适度新增岛屿,缓解太湖流域土地资源紧缺与经济持续发展急需用地的矛盾。人造岛屿将新增土地资源。长三角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岛屿地理位置和自身环境特点,建设度假村、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或建造高科技产业,打破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实现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考试大二级建造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