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考试临考在即,本文对《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相关核心考点进行整理、汇编,以表格的形式、条理清晰的进行归纳,以利于知识点的记忆。以下是具体内容:
1、城镇道路路面按力学特性分类
按力学特性 | 主要代表 | 主要受力特点 | 破坏取决因素 |
柔性路面 | 各种沥青类路面 |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 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
刚性路面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 | 极限弯拉强度 |
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
路基 |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性能指标: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控制 |
垫层 | 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上;(季节性冰冻地区→防冻垫层);排水垫层厚度宜大于150mm |
基层 | 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性能指标:强度、扩散荷载能力、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满足要求、不透水性好 |
面层 | 路面使用指标: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量(不)、噪声量 |
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面层。
垫层 | 设置: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路段;水文地质不良→排水垫层;不均匀沉降与变形→半刚性垫层; 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
基层 | 作用:防止和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的影响;改善接缝的传荷 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 材料选用原则:依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 |
面层 | 分为普通(素)混凝土(目前我国多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快速路、主干路的应加设传力杆)和横向施工缝(缩缝或胀缝处); 抗滑构造: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构造深度 |
4、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
悬浮-密实结构 | 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Ø较小 | 如AC |
骨架-空隙结构 | 内摩擦角Ø较高,但黏聚力c较低 | 如AM和OGFC |
骨架-密实结构 | 不仅内摩擦角Ø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 如SMA |
5、路基施工要点:
填土路基 | 清表→开台阶(陡于1:5)→分层填土、压实(先轻后重,管顶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压) |
挖土路基 | 严禁掏洞,不得超挖;压路机不小于12t级,自路两边至中心碾压,视土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 |
石方路基 | 清表→码砌边部→逐层水平填筑;先修试验段,确定施工参数 |
6、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 | 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 | 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 |
湿陷性黄土路基 | 受水浸湿,土结构破坏,产生下沉,强度降低 | 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 |
膨胀土路基 | 随含水量增减,体积发生显著胀缩变形 | 灰土桩、水泥桩加固,换填或堆载预压 |
7、无机结合料基层的特点
材料性能 | 水泥稳定土基层 | 二灰稳定土 |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
板体性 | 好 | 好 | 好 |
水稳定性 | 高 | 中 | 低 |
抗冻性 | 中 | 高 | 低 |
早期强度 | 高 | 低 | 中 |
早期强度未形成,表面遇水会软化,导致开裂、下陷 | |||
收缩性 | 中 | 最小 | 最大 |
导致基层开裂 | |||
强度增长 | 随养护龄期增长 | 温度低于4℃不增长 | 温度低于5℃不增长 |
8、透层、粘层、封层
施做层位 | 材料使用 | 施工要点 | |
透层 | 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 | 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 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
粘层 | 沥青路面之间; 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 | 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 也可采快凝或中礙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 | 粘层油宜在摊铺而层当天洒布 |
封层 | 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 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 | 封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 | 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
9、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作业
压实步骤 | 初压 | 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由低到高碾压;总长度不超过80m |
复压 | 密级配的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25t);粗集料为主的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 | |
终压 | 紧接复压进行。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 |
成型 | 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 |
开放交通 |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CJJ1-2008】 |
10、混凝土施工技术
搅拌 | 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评定)分别随机取样检测。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l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 |
运输 | 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
浇筑 |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振捣器每一振点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 |
养护 | 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l4d。 |
1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管道安装 | 金属管道接头应采用套管连接,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且应与金属管道封裹严密。 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最底部位宜留排水孔。 |
张拉 | ①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②曲线或长度≥25m的直线,宜两端张拉;长度<25m的直线,可在一端张拉; ③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
孔道压浆 | ①水泥浆的强度不得低于30MPa。②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 ③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④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强度75%。 |
12、桩基础施工
沉入桩 P69-70 | (1) 常用的沉入桩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2) 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3) 沉桩顺序: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高程,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4) 终锤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
钻孔灌注桩 | 成桩方式与适用条件 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不应大于300mm。 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 |
人工挖孔桩 | 孔径(不含孔壁)不得小于0.8m,且不宜大于2.5m,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 |
13、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220mm
灌注前 |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
初灌时 | 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m |
正常灌注时 | 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连续施工(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 |
14、悬臂浇筑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要点P79-80
挂篮设计与组装 | 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组装后检查质量并做载重试验消除非弹性变形 |
悬浇顺序 | 0号段→主梁节段→边跨主梁合龙段→中跨合龙段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
张拉与合龙 | 一般上下、左右对称张拉;合龙顺序一般是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 合龙段的长度宜为2m,宜在一天气温最低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进行 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
高程控制 | 确定悬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预拱度设置;已浇段的实际高程;温度影响 |
15、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明挖法 | 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但是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围护结构形式:地下连续墙、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钻孔咬合桩、SMW工法桩、工字钢桩和钢板桩 |
盖挖法 | 盖挖顺作、逆作【采用最多】、半逆作;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坑底土体稳定,交通影响小 |
喷锚暗挖
| 新奥法:利用围岩自承能力; 浅埋暗挖:不允许带水作业,开挖面应有一定自立性和稳定性,开挖面前方地层预加固和预处理; 十八字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
16、不同方法施工地铁区间隧道的结构形式
明挖法隧道 | 隧道结构通常为矩形截面,一般为整体浇筑或装配式结构 |
喷锚暗挖隧道 | 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 |
盾构法隧道 | 采用的预制装配式衬砌是用工厂预制的构件(称为管片),在盾构尾部拼装而成 |
联络通道 | 设置在两条地铁隧道之间的一条横向通道,起到安全疏散乘客、隧道排水及防火、消防等作用 |
17、基坑的变形控制
控制基坑变形 的主要方法 | 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的时间;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
坑底稳定控制 | 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适时施作底板 |
18、地基加固处理
目的 | 基坑外:止水,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基坑内:提高土体强度和侧向抗力,减少维护结构位移,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或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够 |
方法 | 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墩式,裙边,抽条,格栅和满堂加固【区分】 换填材料→浅基坑; 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分类】、注浆或渗入固化剂使土体固结→深基坑 |
19、超前预支护及预加固施工
超前小导管注浆 | 钢管或水煤气管,直径40~50mm,长度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宜为3~5m; 前后两排的水平支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注浆期间监测地(路)面隆起,地下水污染。 |
深孔注浆 | 注浆段长度宜为10~15m,深孔注浆可采取前进式分段注浆、后退式分段注浆。 |
管棚支护 | 宜选用加厚的Φ80~180mm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钢管间距宜为300~500mm; 双向相邻的管棚搭接长度不小于3m;钻孔直径应比设计管棚直径大30~40mm |
20、常用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滤过或消毒) | 水质较好 |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 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g/L。 |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 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的河流水。 |
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长的情况。 |
21、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满水试验步骤 | 试验要求 |
池内注水 | ①宜分3次进行,每次为设计水深的1/3;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②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
水位观测 | ①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②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初读数。 ③初读数与末读数间隔应不少于24h。【注:间隔时间均为1d】 |
满水试验标准 | ①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②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2L/(m2·d);砌体结构3L/(m2·d)。 |
22、不开槽管道施工方法选择:
顶管法 | 城市改(扩)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
盾构法 | 给水排水主干管道工程,直径一般在3000mm以上 |
浅埋暗挖法 | 城区地下障碍物较复杂地段 |
定向钻机 | 以较大埋深穿越道路桥涵的长距离地下管道 |
夯管法 | 特定场所有其优越性,适用于城镇区域下穿较窄道路的地下管道施工 |
2020年一级建造师退费班来袭,双师资授课,30人小群班主任管理,阶段性学习月考测评,全程督学!有效期内未过考试,无理由退费50%,等你来体验>>。有疑问咨询客服:4000-800-233